2006-09-28

Isabella

  如果喜欢Talk To Her,就会喜欢Isabella,太好的片子了。
  不懂大家为什么只给它打四星。
  不知道是那些悠长的镜头,还是音乐,看得人眼泪都落下来。
  比2046还好,画面,音乐。
  
  同事说她一定要去西班牙,是因为,小时候电视上看人跳佛拉明戈,看着看着眼眶就湿了,不知道为什么。
  不知道是不是西班牙葡萄牙风格的,都会这样。
  
  思南路19号是家卖黄鱼面的小店,淮海路闹市边,很小,店面分在路两边,大家无声慕名二来。来吃的人都很耐心,拿了号,等座位,等到了就坐在马路边,露天,一个大木桌,大排挡一样,慢慢等面来,没有人催。
  大家都热爱黄鱼面,黄鱼去了骨,味道新鲜。
  还有人点虾腰面,虾球饱满劲到,腰花爆得嫩。
  一般还加点咸菜肉丝浇头,边上的女孩子对朋友介绍,你一定要单独尝尝咸菜,做得特别,甜甜的,是老上海的味道。
  据说这个小面铺子是个退休老师办的,冬夏就关铺子,因为习惯了有假期。
  FEW说不晓得现在还是不是这样。
  
  变得太快,转眼弄堂里的碟片店就消失了,整个花鸟市场拆得只剩骨架。茶叶铺子,旗袍铺子,都没了踪影。想找的东西全没了方向,仿佛刚到此地。
  但原来住的地方,才走开一年,却新造了簇新的青年旅社,又一个饭店在边上,给带去办卡,感到很郁闷。
  全不认识了,才走开啊。

  我本来不是想这样说这个事情的。
  但看完Isabella,就成了这调调。

2006-09-26

  早班真累。
  后悔把流量都用光了。最近拍得比较多,而且自我感觉越来越好。
  包括:
  双年展,里面最倾倒的是<新山海经>,太强了,仰慕啊,马上升成偶像。
  西塘。这次颇顺利地过去了,结果回来为了找到高速,在嘉善城里兜了个遍,等老大回了家,我们更面面相觑,她没告诉我们怎么回去!结果又在上海城里绕了起来,想回浦东,结果开着开着直奔虹桥机场而去。
  还看了狮子王。道具做得真好,各色动物土人在整个剧场上下呼应地唱,从各个门里涌进来。非洲草原的景象表现得很聪明,远景都使的是皮影,高潮大战简直就是京剧的对打场面,一堆跑龙套的连番跑出来捉对打。大胖子女巫师木法沙的声音最好,小母狮娜娜嗓音最遗憾。
  等照片都积了起来大概就没兴趣整理了。:-|
  
  昨天陈良宇迅雷不及掩耳地隆重下了台。
  大家都觉得和反腐的显明旗帜没什么大关系,不知道下面要充实哪一群后来人了。让财富资源再分布吧,这样最后导致n群人富起来,最终就共同富裕了。大家都觉得肯定是陈同学不够professional,没有处理好market share,导致自己最后困到死角走投无路,不win-win是违背世界潮流的。
  
------------------
啊?新山海经是什么啊,ms我没看到
  对了google 的picasa现在也出了个免费相册
评论人:macht 评论日期:2006-9-28 0:36


  是个video
  哦,对,picasa是有的,比较死脑经,很少想维护两处
评论人:乱看 评论日期:2006-9-28 19:37

2006-09-20

双年展双年展!

  太棒了。展两个月呢,千万不要错过。
  看完到现在还很兴奋,翻杂志,发现许多妙处还没有看到,得再去一次啊,一查还好是两个月,回来还来得及。
  作品都妙不可言,制作精良,布展也极好,匠心到细节处,当时就觉得不同,因为绝没有以前看展览时大喇喇说布展的没才气那种机会,各个角度都顾及,借景都用得地道,回来详细看介绍,原来主打布展人是给蓬必杜布过的呢。
  以后细说。可夸之处无比多。令人激动。好,真好。
  本月的相册上载量已经过了。应该坚持原来的想法,现在的相机和水平,完全不需要上传大图,表个意思就行了,各方面都有瑕疵,不值得细看,传了大图也是浪费空间。这点要清楚坚定。
  这个是上海的顶极现代艺术展,这么长时间,莫错过啊。
  看完明白了,干吗是双年展,本来以为是展览馆隔两年就拿宝贝出来晒晒顺便展展呢。原来是各个城市的大展事,组织起来十分耗时费力,因为展品都是向艺术家特约的,比如几米这次满墙的画都是特地为上海画的连环作品,当然还有许多比几米还要强的各国牛人啦。巨大的工作量。
  但是参与这次展事工作的人都是多么高兴啊,创造性的工作,多么好。

-------------------

ataloss 2006-9-25 1:15

  遥想之,同乐同乐。

  

2006-09-19

老罗

  老罗太让人景仰啦,不讲笑话的时候比讲笑话还好。
  逻辑真清楚,为人很分明。这样的人真少啊。
  看问答:做人做事做爱都象山
  最有趣是最后和同学们讨论人应该不吃肉这个无比严肃的命题,态度非常诚恳认真,真是教育该有的态度啊。忍不住大笑。无比赞赏。
  

2006-09-18

极致探索(上上周)

  科技馆底楼的免费展览,颇好。是个科普全球巡展,针对小朋友的,但是,相当高深,我们统统看不懂,在里面很苦恼。里面最神叨的光速自行车坏掉了,所以没看到如果象‘雪国人’那么傻跑的时候世界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可惜啊。
  伪科学爱好者的主要特征就是我们这样的,听说不要钱,真的啊?就屁颠屁颠赶快跑来了。
  最近好像乱拍热情太高涨了,浪费大家许多时间观看。拖了两周整理。

  A free exhibition in Sci-Tech Museum by Max Planck Society - 'Science Tunnel'.


说实话,我们都觉得,科技展的照片,非常象一个抽象艺术展。
Science exhibition looks very similar to abstract art exhibition.


科技馆里来的都是小朋友,小朋友们都动个不停,所以比较好的方法是相机跟着移动一段,但是,问题是很难保持和他们同速,所以还是糊的。
Most visitors are children. Follow the camera to their quick movement can get a better result.


小朋友2
child 2


小朋友3
他们都真Q啊,光线不好。
cute child 3


极致探索
banners for 'Science Tunnel'


科技馆有很大的弧度,从里面看颇好
arc


一家三口
a family


展馆
exhibition room


无序双臂。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摆臂在同一位置静止,开始摆动后很短时间就不再同步。说明很微小的因素都对它们的运动产生影响,因而其运动很难预测。
解说员讲解的时候顺口说,类似的情况包括气象。当时还觉得很迷惑,不明白有什么联系。
然后看到这个:重庆,突然想起这个双臂来。原来这个就是在解释蝴蝶效应吧,我猜。
然后一切都非常清楚和悲观,我想今年重庆的冬天大概必然是暴雪了。整个夏天网上新闻前几条统统是专家说了修坝一定不会造成大旱。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专家都这么不珍惜自己的羽毛,他们那么干脆地闭着眼睛说绝对不是的,连可能也不说。就因为广大群众没怎么受过教育么。
而且奇怪的是大家都热情地引申蝴蝶效应,写一堆玄乎乎的道德文章。怎么就没有一篇清楚地说:这是实实在在地在说,爪哇岛上蝴蝶扇扇翅膀,太平洋上真的可能引发风暴,但这风暴也可能是在别的洋上,也可能会没有,也可能产生别的气象现象,这取决于更多的其它微小因素。这不是比喻夸张修辞,不是为了思想教育,这是硬的事实。比如我们要考虑水库什么的,就可以顺便想想蝴蝶的问题。
The 2 identical arms that can never move synchronize due to the radical very tiny factor influence.


这张好像只能叫‘科技之光’了
拍到很得意。但是硬伤是:左侧的光源太亮了,喧宾夺主,整幅因此失去了平衡和重心。
但是,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现场就是这样的。除非是安排好了场景拍的。
有时在flickr上看到很好的照片小图,点开就很失望,因为里面那个背影一看就知道是个模特,没有灵魂,没有一点点感人之处,哪怕漂亮哪怕只是背影。形式都对了,但是多么。。。没有意义啊。
我一直不怎么理解拍模特有什么意思,除了能当广告之外。
有些瞬间是如此宝贵,比如这个孩子眼里的光。
The light


好奇的人们都很好玩的,大人也是
Adults' curiosity


这些video都很难懂,轻描淡写地说某某实验室证实了以下结果,模拟具体过程用很具象的视频表现出来就是这样子的,什么两排分子的粘合过程啦,一个纳米管真的可以定向运送东西啦,分子之间的键形成时的能量场(磁场?)的变化情况啦,红红绿绿一通变化,很快,几秒钟就结束,然后我们就傻了,这什么意思啊。再放一遍,还是,啥啊。
但某些老先生看得很带劲。这位还不停拍资料下来,估计可以组织课件什么的了。
Professor/teacher in exhibition


大家热爱科学的样子真的很好玩,哈哈
We all love science.


科技之光2
这张平衡感稍微好一点,但右下角的强光还是缺陷,不可避免。
The light 2


这些video
The scientific video very hard for us to understand, not for him


各种材料的微观结构,真正是富有美感又抽象
The micro structure of different material/fabric


这些照片质量都非常好,有个放大镜可以看细部
A magnifier to view the details


一曲优美小提琴所需要的肌肉运动情况(后面还有骨骼,神经的情况等等),这项展览的主意真好啊。
这一对专注地看了很久,我想他俩真是了不起,完全被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吸引而不大惊小怪。但最后女孩还是受不了了,说怎么这样啊,让我有点失望。
How many muscle co-operations needed for a beautiful violin solo?


这个很好玩,三维报亭。日本的产品吧,因为其实名字叫 3D Kioso (? 大概没拼对)
A 3D booth


它的人机界面很别致。输入应该是个3D的红外光删,手指在那个空间里动就可以控制小绿球三维方向的运动,撞击按钮就可以造房子拆房子。屏幕当然是有三维感的,所以左边那个button可以看到有两个图像,应该分别是左右眼视图。
You hand can move the green ball 3D freely to hit the button, to construct or distruct the booth.


小朋友们都百无禁忌,这边是在认真看一个骷髅头,勉强刚够得到控制球。非常受吸引,‘我要再看看这个鬼脸’。
Children fascinated by head skeleton: I want to see this ghost face again!


沉思的同学
meditation


大家爱科学
science lover


上次苏梅列维9号撞木星
the impact


陨石,真的,天上掉下来的都是这样的铁块,可以期待掉金子,馅饼有点难。
meteorolite, very pure iron, so we can expect gold from sky.


铁块和晶体相间
siderite, with crytles


这块陨铁是可以搬着玩的,死沉死沉
This one is allowed for touching, very heavy


发现者号模型
model of Dicoverer


气候是如何影响树木生长的
climate and trees


其间和小女孩聊了几句,她兴致勃勃数年轮,那么嫩的小手映着老树轮真好看,可惜她从一飞快地数到一百多(多聪明啊),我急得冒汗也没抓到一张清楚的。:(
只能这样了。其实是,我们抚摸着这块大树桩,无限感慨,多好的一块木头啊,搬回家做砧板是多么合适啊。
I failed to catch the young fingers of little girl while she's counting the old old tree circles. :(


看展览
checking


专心听讲
listening


无序摆动
radical movements


这个是收集宇宙起源信息的装置,看着挺小挺简单的,模型吧,不知道这样能收到么
a device to collect information for the beginning of universe (model I guess)


科技馆外

2006-09-16

夏洛特

  真是倒霉,今天要五点多起,结果昨晚偏睡不着,一晚上莫名其妙地开始琢磨夏洛特,越来越清楚得象那么回事,都快成章成篇了。疲惫不堪,清早让出租司机等得不耐烦,一上车就被强烈指责。总之很糟糕。
  既然已经费了那么多劲。话说昨晚梦游情况如下。
  P&P正看到colins出场,开始剧烈减速并卡壳,因为colins个性特征如此鲜明,导致他所有的信件或者对话都是绵密冗长,有爆多定语从句再套定语从句,以及表面谦词而实际自夸的长句,非常难读,一路看下去绕着绕着就晕了,常常整个段落就是一个有头而找不到尾连逗号都没机会用的句子,开头还在说colins自己,最后就通过层层嵌套赞美到伟大的Lady Catherine了。读起来感觉好比正要修补一段不幸出了错的别人写下的n层函数嵌套代码,上括号们都还健在,你得给它们一一找到可能已经迷失的下括号匹配,最后还要推测出它到底想干什么,真是非常抓狂。
  对JA佩服得不行。P&P写得滴水不漏,一句废话都没有。头几章情节推进完全依靠人物对话,引号外面交代的话少之又少,事情的进展干干净净寥寥数语就到位,要切掉的镜头没有一点手软。忍不住想,那些作者在书里不时跳出来大谈特谈我的主角A是这样这样的人,B呢,是那样那样的,然后发生了咋样咋样的故事,这都是小学生的作品。多么难啊,那些对话,它们自身就微妙彻底地表达主人的方方面面。好比红楼,每一首诗都是人物的照影。而人物是没有办法概括的。
  感觉好像从没读过P&P。那些好看的电影,BBC的经典版本,动人却其实根本不同,远离开去了。
  最突出的感觉是夏洛特,事实上她是多么冰雪聪明,看到她的对话让我吃惊不小,JA对她的描绘大费功夫。以前看到的故事似乎印象全非如此,她是一个prototype,一个有争议的世俗功利的屈服者,甚至在JA讨论里时常被推测成一个怎样追求真正幸福的反面教材。然而原来她如此聪慧,在书里一举一动都充满丰富的潜台词。
  她出场的第一番重要长对话(前面有和Mrs Bennet讨论舞会,得体地回答并顺便调笑Lizzy,看,我偷听到的比你的更有意思吧,宾利先生说得可都是好话呢,可怜的人,被说only tolerable呢。和lizzy很亲密的气氛)就是与Lizzy讨论Jane的情事,Jane温和婉约矜持,Charlotte说,如果对他深有好感,也许Jane应该更多地鼓励对方也有可能获得幸福(secure him),Lizzy说可是Jane已经充分表现了她自己的心思了啊,你知道她是多么害羞的人,Charlotte说问题是我们知道她含蓄,宾利先生并不知道,或许还只疑惑呢,他们可能相处的时间那么短暂。Lizzy说,可是Jane就是这样的,何况正如你所讲,他们不过一起跳了几次舞,同桌吃了若干次饭,Jane还不能确定真正了解Bingley呢。这时候Charlotte说了无比聪明的回答,她说:如若只是一起吃了几趟饭,那Jane就应该只知道Bingley先生的胃口好不好了,而不是现在这样有那么多美好的看法。然后Lizzy反驳说,对,差不多就是只知道彼此喜欢下什么棋了,这其中并没有体现任何重要本质(leading character)。然后就是Charlotte就说了反复被讨论的那段话:在婚姻的幸与不幸之间,你先确认而后慢慢了解,或者经过长期考察了解而后确认,成功的概率是一样的。Lizzy说,这太可笑了,当然你知道这可笑对吧,你当然不会真这样做的。
  这段通常是Charlotte世故的明证,然而我是如此吃惊于她的敏锐和条理性,这几乎是前面几章里头最logical一段对答,Lizzy无疑intelligent,但她自由率性,说不出这样清冷的纯逻辑来。Had she merely dined with him, she might only have discovered whether he had a good appetite. 这样的句子,在闺房争论中的突然转折,我几乎觉得Lizzy是和一个男子在对话,他们的头脑完全长成另外一个样子,会出其不意地立时指出你的逻辑错误,在你热烈陈述一个感性话题的时候。
  这让我很困惑,那么,Charlotte,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没法说她是世故的一个样版,事实上,她所说的话,没有错误,无非是冷的就事论事的分析而已,不那么美而已。甚至也没法说,她固然有点世故,然而完全不讨厌。她所说的主意,如果旧瓶换上了新酒,改成一个甜甜女声欢唱‘迪格凌叮咚,快点儿把门打开,我想和你谈恋爱’,或者更深沉地说,哪怕错误地恋爱一回也好过错过后悔,并没有人会说是算计世故。只不过,那时候的女子们,不讨论恋爱,而是说,如何获得一个好的婚姻。
  Charlotte,她是如此理智,把爱情看得清楚,是那么冷。
  在后面的聚会上,Lizzy发觉Darcy对她谈话的关注,误以为Darcy又在找例子轻侮她,Charlotte劝说她不要追究,这反而激得Lizzy立刻转身挑衅Darcy:’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我刚才逗弄xxx的话说得很好呢?’(Darcy站在边上偷听Lizzy与别人交谈却全然没有加入谈话的意思无比失礼)Darcy得体地回答,讨论舞会总是让人兴奋。Lizzy很尖锐,你又在批评我们了。(You are severe on us.)Charlotte立刻出来打圆场:马上轮到她被笑话了呢(tease),我去弹琴,Lizzy,你该知道要做什么了吧。Lizzy开始抱怨,我真搞不懂你,老是拉了我在无数人面前弹啊唱的。
  当然Charlotte这算是世故八面玲珑的。然而这些对Charlotte的数笔描写,可以看出,毫无疑问,Lizzy和Charlotte是无比亲密的朋友,这气氛从开始就是,她们是完全不同的人,Lizzy直率热烈,而Charlotte理智周全,似乎比Lizzy感觉年纪大,至少心智上,她多少有些想要引导和维护Lizzy。她们的友谊是真诚而没有疑问的,因为Charlotte并不是一个可笑的反面模板,并不是唯一完美女主角身边的丑陋参照,她们友谊的基础是,同样聪慧的心智,有意义的知性的讨论交流。
  事实上在开头部分里总共就这么几个有智慧的人,Mr. Bennet,Lizzy, Jane其实更多是品性美好而多于智慧出众,Charlotte的言谈颇闪光,还在Jane之上。
  本来我总觉得这个:
拍得一点不好,里面Lizzy太野了,现在看来其实是有根据的,Lizzy确实有那股子劲,她会跳出来挑衅,她会多次大声地说出自己针锋相对的观点,确实也和BBC版本里不那么一样。不过,这部感觉还是过了点,野性太足,知性薄弱。
  头几章里宾利和达西也非常鲜明。他们也是性格对比强烈的挚友,相比之下,这样的个性差异就没有人怀疑他们怎么会是朋友了。宾利单纯热忱,而达西,他不止是沉默骄傲克制的典型绅士,不只是colin firth的迷人眼神,在Mrs. Bennet到宾利家探望Jane,说了许多让人难堪地错话之后,晚上,达西对宾利说的是,你今天早上对Mrs. Bennet所言所行是有问题的,你提到的如果真想离开就会立刻决定,夸耀多于内省。宾利立刻向众人抱怨,啊,这太过分了,早上说的话,你到晚上还在追究我的不足。这样的对话也立刻奠定了两人之间关系的基调,他们之间根深底厚,诚挚而关切,达西是操行上的严格审视者,这样的审视,非挚友不能为,宾利则活波善良,对其信任,有气度甚至习惯接纳其意见(所以他后面会因为达西的异议而对Jane迟疑)。事实上在所有Darcy的言谈里,他都是极诚挚的,他只说自己坚信的,他试图全面地看到真理,承担职责,他每一句话都明明白白把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摆在了Lizzy面前,只是Lizzy看不到。
  Darcy说这些话的时候,不知如何让我联想到傅雷。
  然而想想后面故事的发展,这其间的微妙,Charlotte所说的难道错了吗?在总总限制束缚之下,概率是一样的。
  Jane固然是如愿以偿得了个美满结局,但是这其间推波助澜成全她的是谁?是她那个俗气的母亲,硬让她下雨天淋雨跑到宾利家一病不起。当然这也可能成了Darcy反对的一个依据,但对宾利,这样的接触无论如何都是有相当作用的。对于Lizzy而言,如果不是她一再和Darcy针锋相对,又如何会日益爱她?而在小说之外,达西那样骄傲的人第一求婚遭据,再能第二次相投,实在是全凭机缘了,可能性小之又小。谁又能说只凭执着爱情就可以成就幸福,有缘无分比比皆是,只是有人坚持纯粹,有人不而已。而Charlotte看得如此清楚,这几乎丧失了爱情的可能,总需要那么一点点执迷,那么一点点偏颇,那么一点点热情,哪怕是喜欢逗嘴也罢,才会有爱的能力吧?
  但是Charlotte是生来就这样看得透的吗?她没有过Jane或者Lizzy那样或喜或忧过吗,没有如每一个女孩子那样幻想过单纯过吗,以她那样的聪明?她一出场似乎就已经老去了。我想不出她是以什么样的详细过程毅然决定嫁给可笑的collins,记得似乎并没有详细描绘,只是有了这样的决定,然后她特意向Lizzy做了交代,似乎是我这样的身份样貌境遇,并不奢求幸福,只求个生活安稳罢了。这是轰然倒塌的可悲的屈服。
  如果说仰望天空,璀璨星光里我们看到的是无数不同的星球同时向我们讲述天体的一生,它初生时的光芒,青春时分的耀眼韶华,老去时的黯淡,消亡时的大爆发,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看,在这样各个不同的女子身上,也可以看到她们可能命运的脉络?
  站在这个故事背后的JA本人,也一样是聪慧没有惊人美貌和财富,她坚持如一,终身独处。在如花的青春里,遇到一个心仪的翩翩绅士,如果,她象Jane一样温柔矜持,运气好的时候便如Jane一般幸福,错失的时候,她就将成为开篇时的Charlotte;当她遇到一个也许并不那么可爱的proposal,如果象Lizzy那样拒绝,生活保持原样,后面的运气好,会象Lizzy那样终得幸福,否则,又变成开篇时的Charlotte;然而,如果冒险,这个先生或许会是Darcy一样的金玉,也或者是Collins这样的败絮;时光荏苒,年复一年,这个Charlotte终于屈服,那么,她就是终篇时那个所有读者都同情的可怜女子(似乎聪明女人总是做着愚蠢的决定,现实中大家对此都点头同意,到了P&P里面就惊讶起来了),但如果她一如既往地执着,她,就是JA。
  这些就象一张长卷一样展开在故事里面,也许JA就是想这样告诉我们,也许,只不过

--------------------
 //sigh
  只不过是我读着夹生英文,彻底看岔了道而已
评论人:乱看 评论日期:2006-9-16 13:37


  哈,我极其喜欢傲慢与偏见,神情口吻绝妙。中学时大约看了十几遍,把书都弄破了,心想情节如此简单,为何能这样吸引我?我的英文差得要死,唯有傲慢与 偏见勉强能看下去,原因是译本看得太熟了,甚至能感受到原著的神气。以至于后来见到一个新的译本,看了两行就火冒三丈。
评论人:雍容 评论日期:2006-9-18 16:58


  是啊,看起来很带劲。在看中,再讨论……
评论人:乱看 评论日期:2006-9-22 17:49

2006-09-12

挑剔

  大概是太挑剔了,看完《殡葬人手记》,觉得不值。当然我又去挑剔它译得一点不好,猜都猜得出来,因为前后句之间逻辑模糊。这是多么糟糕啊,看一本书的时候你总是在想它处处是瑕疵它到底想说什么,有什么乐趣可言。怎么会这样,从前我从来不怀疑译过来的书就是原著所要说的字句。
  只好烦恼地合上,回头去接着看红楼诗词赏析,再打开本盗版P&P,好吧,这样都不会有翻译问题了吧。盗版P&P还真好,字很大,看起来很舒服,比昂贵的蚂蚁字影印本好多了。
  而且还有毛病,太好的书又惴惴地不敢贸然去看。比如可以随便翻二手的红楼赏析,但却不敢直接看红楼;比如追忆似水流年,看个序言就醉了,反反复复前几个章节在眼前来回绕,再也不能往下读了,总往回走,那时候一个序言还特特抄了几节,也是读吧,总之无处不好,再也没读下去过。唯恐唐突。
  奇怪的是,怎么追忆似水流年就没有翻译问题了吗?
  
  手记没有回答关于生和死的任何问题,对我而言。它充满常识,然而根本不回答问题。
  也许是问题太沉重。
  关于死亡,从前的认识很温和。外婆是八十五走的,当天下午母亲让我和爸爸回城买东西早上带过去,夜半一场雷雨,雷声把我从睡梦里惊醒,父亲正过来帮我关窗。似乎是伴着那阵雷声外婆向我说了什么,总之在那一刻我清楚地知道事情发生了。我迫切地想着要告诉父亲,然而眼皮沉重嘴也张不开,我最终放弃努力明天早上再告诉他吧。父亲关好窗走了出去。第二天极早母亲的电话把我们叫醒,我们匆匆赶回去,什么也不用带了。
  这一切都是自然的,外婆最后穿戴好了在堂前等,我们一个个过去磕头告别,都是亲近熟悉的。道士在门口的场地上用白米勾画了一幅又一幅图样,擦去又重画。我记得有一幅是血湖,画了几次,因为每个生养过的女人都是跨过了血湖的,道士这么解释,几个孩子就有几幅。
  没有一点担忧恐惧,一切都自然而然,我想外婆是寿终正寝,平和安详地离开,是善良有福的,所以死亡本身也温和。
  
  然而关于母亲的病是不同的,那时我在黑夜里猛然惊坐起来,心里充满愤怒。我梦到死亡是一片湖面,matrix里那种黑漆漆的湖面,水面这一侧是我们,另一侧,不是什么另一个世界,而是纯粹的虚空,那样寂寥一无所有的虚空,过了湖面就都消散了,彻底的真空。那一瞬间,我第一次明白过来,啊,他们那些美丽的词句,全是谎言,这一瞬时促不及防的发现让我充满恐惧和愤怒:没有人去过那里,没有人知道,但他们居然都众口一辞反复说那是平静祥和之境。母亲的脸从湖面沉下去,象所有物体沉下水面那样,只是那不是水,是完全的看不见的空寂,她即将消失的表情告诉我,她不想这样,她不知道那边,她害怕。然后我就惊坐了起来,在黑漆漆的夜里脑子嗡嗡作响,愤怒得只想破口大骂:都是骗子,都是骗子!
  这是问题一,没有人知道死亡。
  
  后来的问题是live with disease.
  我梦到母亲突然不想坚持了,场面很激烈,她情绪烦恼激动,我和父亲慌乱得拉住她,很严厉地说你别任性再想想再想想等静下来再决定啊。总之使劲让她又镇定下来,然后我心里松了口气,因为她还在,就都好了。
  醒来觉得无比可耻,是什么,可以让我们来决定她需要什么,而我居然松了口气。
  有时我会对母亲说,没事啦,年纪大了都有点病的,人家不都是有心脏病什么的,你就是另外一种罢了,没啥,不发起来都一样的,一年一年下去不是一样的么。
  最近一次说完妈没回答,我回过身来看她坐在那里,刚讲完的话那么轻飘飘地浮在空气里,恨不能把它吞回去。
  
  
  
  
  

2006-09-07

玻璃墙上的天空及其它

  天气非常好,中午不由出去晃一圈,结果对光线把握很差。晚上车怎么也不来,就拿在手里玩,有些瞬间很好,还是把握差。大部分不得不调level,不好。


玻璃墙上的天空
Sky in reflection.


玻璃墙2
Reflection 2.


玻璃墙3
Reflection 3


张江无间道
Software park


Software park 2


Software park 3


Software park 4


我是想拍那道长长流云,其实前面都是想拍云
clouds


clouds 2



繁忙的地摊
Seller


Seller2


迟迟不来,大家等车都快等到路中间去了
wait for bus


Wait for bus 2


挤车
Hurry on


等车的帆布包
Wait for bus 3


挤车2
Hurry on 2


Wait for bus 4


Bus


Wait for bus 5


Hurry on 3


关门的一刹那,她真美
The last image of bus station, the second of door closing

-----------------
  i like the last one especially ...
  
  impressed sebastian
评论人:dropin 评论日期:2006-9-15 22:52


  Me too, if only I could be fortunate enough to get it a little bit focused...
评论人:乱看 评论日期:2006-9-16 13:53